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237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645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2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7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400067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terozoic Bamble Sector, South Norway, is one of the world's classic amphiboliteto granulite- facies transition zone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well-developed isograd sequence, with isolated 'granulite-facies islands' in the amphibolite-facies portion of the transition zone. The area is notable for the discovery of C02-dominated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granolite-facies rocks by Jacques Touter in the late 1960's, which triggered discussion of the role of carbonic fluids during granulite genesi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f the Bamble Sector,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rendal-Froland-Nelaug-Tvedestrand area and off shore islands (most prominantly Tromay and Hisoy) where the transition zone is best developed. After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mining in the area, aspects of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and magmatic petrology of the Bamble Sector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role of fluids. Issues relevant to current geotectonic models for SW Scandinavia,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Bamble Sector,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of the review.  相似文献   
73.
环境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反思资源环境在学科内部边缘化的产物,旨在重建经济地理学理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历经近20年的发展,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片段化、地位边缘化的问题无明显改观。为此,本文回溯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思路,归纳了以环境经济地理学名义开展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研究发现:① 环境经济地理学过去20年的发展思路是以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探讨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模式,凝练了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两个研究主题。② 面向环境治理,环境经济地理学应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和地方如何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同时,借助区位分析评估作为区位因子的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布局,发现了诸多“经典假说”的反例。③ 面向绿色转型,环境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结合,应用区域多样化和路径创造理论,分析了区域绿色转型的条件和过程。④ 环境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克服范式差异、加强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挖掘中国丰富的环境经济地理问题所蕴含的机遇。  相似文献   
74.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对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时间地理学及时应对了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论文梳理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基本特征,包括破碎化、多任务与时空替代等方面。相关实证研究试图回答ICTs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但是忽略了对其内在机制的阐释。时间地理学应对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最新研究包括理论扩展与可视化及分析工具发展等方面,这为理解与刻画日常生活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与有效工具。研究发现,首先,经典时间地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可扩展应用于虚拟空间中的行为。时空间去耦合是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内在机制。其次,基于GIS开发了物质—虚拟混合空间行为的可视化和测度方法。最后,新时间地理学对日常活动复杂情境的分析直观揭示了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的时空去耦合机制与破碎化、多任务、时空替代等基本特征,并提出前后台活动、ICT介导的活动束、ICT介导的秩序口袋等理解移动ICTs影响下日常活动转型的创新概念。最后,以时间地理学为基础,提出以实虚活动系统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数字化转向研究框架,并从数字生活、智慧社会和安全城市等方面讨论未来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75.
Over the past 20 years, China has experienced multiple economic transitions characterized by marketization, glob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a result, urban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ULDI)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issu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China’s largest globalized urban area,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created a huge demand for urban land. We apply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 four-dimensional analysis tool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ULDI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t reveals that marketization, globalization, decentr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ffect the ULDI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Marketization, especiall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and marketization, optimizes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courages urban land users to improve ULDI. Globalization promotes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through an increase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centralization, local governments rely on developing a mode of land finance, resulting in a disordered urban space and low ULDI. Population growth and agglomeration during urbanization stimulates residents’ consumption capacity and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us creating a greater demand for urban land. However, a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development intens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land-intensive use by promoting the adjustment, optimization, and upgrade of urban industri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76.
宜昌处在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南麓的中低纬度过渡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山地河谷平原并存,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气候资料分析和文献调研表明,宜昌天气气候因特殊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特异性:(1)年平均气温主要随地形高度递减,年总降水量主要随纬度升高减小。(2)年暴雨日数、连阴雨天数,在中西部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等值线近似纬向排列;东部随地形升高而递增,等值线近似经向排列。(3)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的阻挡滞留、辐合抬升等对极端短时强降水有明显加强作用,这种作用在秦岭与黄淮过渡带、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有相似的天气气候效应。(4)宜昌位于江淮梅雨的西界、华西秋雨的东界,具有天气气候“分水岭”特征。(5)宜昌是暴雨雨团、西南涡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77.
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换能器安装在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处,由结构和换能装置构成隔震换能结构体系,它既可以将地震输入给结构的部分能量转换成液压能,实现地震能量的转换,又能减小隔震层的水平位移,降低对隔震层的技术要求,降低造价。本文详细研究地震输给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能量在体系各部分的分配,并与普通隔震结构对比,从能量的角度揭示隔震换能体系的换能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78.
三峡库首煤系高岭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三峡库首宜昌地区煤系高岭岩的性质和高岭石在高温状态下的热物理性能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通过化学成分分析证明了高岭岩中含有95%的高岭石,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差热分析方法对高岭石在不同温度(500~1 300°C)条件下煅烧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在1 000°C以上的相变产物为莫来石和方英石,依据高岭石的高温煅烧机理,选择在900~980°C条件下直接煅烧高岭石,制备的超细高岭石微粉可用作氯化丁基橡胶的功能填料,能达到或超过美国同类产品的效果,同时也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
临清坳陷变换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讨论了临清坳陷内3个规模较大的调节构造带,即封丘左行传递带、马陵横向背斜调节带和夏津—腰站斜向背斜调节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临清坳陷内“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是由平行于裂谷轴方向的NNE(NE)向伸展正断层和垂直(或斜交)于裂谷轴方向的NW(NWW)斜向滑移断层及横向构造带等共同作用造成的;区内3个规模较大的调节构造带是造成“南北分块”的构造原因,这些调节构造带垂直或斜交于裂谷方向.通过传递带或调节带的方式调节不同伸展域间的应变,从而使区域应变守恒。  相似文献   
80.
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捕捞强度过大使得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村社区面临转型的困境.以调查村为例从产业结构、管理体制、文化教育管理、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其现实的状况与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型的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